产品展示
新能源汽车三十而立智能网联构筑新高地_车家号_发现车生活_汽车之家
新能源车是智能网联技术应用的最佳载体。受益于自身电气电子化架构,新能源车上绝大多数零部件都可以由芯片驱动,做到线性控制,这就为物联网提供了基本条件。电动汽车因此成为信息化、智能化的最佳平台。
伴随着我国新能源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积极布局智能化、网联化领域。立足中国国情,相关部门制定发布系列政策文件,初步建立了支撑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顺应智能网联发展趋势,我国主要车企陆续发布智能网联发展规划。
2021年1-6月具备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累计销量156.8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20%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30%。电动化与智能化、网联化协同发展势头良好。
智能网联汽车融合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多种创新技术,推动汽车产品成为信息交互终端、移动智能空间和储能单元,将会带动能源、交通、出行等领域巨大变革,是全球汽车产业必争之战略高地。
近年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在环境感知技术、智能计算平台技术水平、智能座舱不断应用交互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环境感知技术方面,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毫米波雷达用射频芯片及整机集成技术取得突破,部分产品开始前装,产品探测距离超过200米,角度分辨率可达2°左右,综合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多家车载高精度摄像头企业量产前装,形成批量供应。百万级别分辨率车载摄像头最远测距范围提升至120米以上,识别误差小于3%。
在智能计算平台技术方面,中国厂商车规级AI计算芯片产品在芯片算力、能效比等方面逐步赶超进口芯片产品,可支持智能座舱及L1-L4级自动驾驶功能应用,单芯片算力接近200TOPS,芯片功耗比接近4TOPS/W。行业企业积极开发智能网联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在系统软件、功能软件等方面形成一批突破性成果。2021年,华为推出 MDC Pro 610计算平台,算力超过400 TOPS,已在北汽极狐阿尔法S车型上量产应用。
在交互技术方面,中国在智能座舱的集成开发和创新应用方面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推动车辆从“单一交通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快速转变。
中国汽车产业率先提出了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创新方案,以信息物理系统架构和计算基础平台、云控基础平台、高精动态地图基础平台、车载终端基础平台、信息安全基础平台等主要载体,加速推进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车联网搭建同步有序推进,全国已有3500多公里的道路实现智能化升级,搭载联网终端车辆超过500万辆。
在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成果,技术标准体系完备,从网联通信芯片到模组、终端具备较强产业供应能力。无锡、长沙等地实现绿波通行、信号灯提醒等车联网功能。
在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技术方面,国内主要图商已经完成35万公里高速公路高精度地图采集工作,并实现量产应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完成全球组网,车规级定位解决方案日渐成熟,北斗星通发布22nm车规级北斗卫星定位芯片并量产应用。
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进展迅速。截至2021年6月底,中国累计建设5G基站96.1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各地加大对道路基础设施的网联化改造,目前已经部署路侧单元2000余台,形成多个车路网云协同示范区域。
目前,中国智能车云总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正在探索建立边缘云、区域云与中心云三级云组成的云控基础平台,以保障行驶安全和数据安全,为产业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标准化共性基础支撑。已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开展车路网云一体化综合示范项目,形成云控环境与融合感知、决策与控制系统。
在国家和地方密集出台各项有关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标准和法规的同时,各地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示范发展进入了实操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从测试验证阶段逐步进入到示范应用、大规模推广新阶段,各地积极开展汽车智能交通示范推广与商业化,企业联合多方积极探索多种场景的自动驾驶应用服务。
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正在向城市规模化演进,全国已建成16家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4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截至2021年7月,全国27个省(市)出台管理细则,开放3500多公里测试道路,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700万公里,无人物流、配送等新模式应用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商业化应用方面,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多个企业与地方联合探索各种场景的自动驾驶应用服务,从消费者出行到货物运输,Robotaxi、AVP、BRT、干线物流、无人配送、矿山重载、港口物流等。
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应用,不仅能解放人的手和脚,还能解放眼和脑。未来的绿色智能汽车将成为综合性移动终端,完美实现手机、汽车、电视、电脑、会议室多屏联动,交通、社交、工作、家庭生活、娱乐休闲多场景交互,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和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