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生态绿谷 传承梯田芒种

 

  “云和梯田”是国家 4A 级旅游风景区,位于云和县崇头镇,距县城 5 公里,总面积 51 平方公里。海拔跨度为 200 米— 1400 多米,垂直高度 1200 多米,跨越高山、丘陵、谷地三个地质景观带,是华东最大的梯田群,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云和梯田”最早开发于唐初,距今有 1000 多年历史。明朝曾经大量开采银矿,带来人口社会的繁荣发展,梯田开垦规模不断庞大。现在的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之功。优质的山水气候条件,孕育“云和梯田”良好的生态本底资源。

  (一)云和县立足“一城一湖一梯田”空间布局,创造性提出并实施“全域5A”战略,尤其是以梯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立非常之志、举云和县之力,引进实力财团合作开发,推动云和梯田实现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声名鹊起他乡知”的美丽蝶变。

  (二)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主要分布在云和县崇头镇周围高山上,海拔跨度为200米—1400多米,垂直高度1200多米,由人工梯田湿地、草甸化沼泽湿地、森林沼泽湿地、河流湿地组成。形成“山、水、林、田、村”和谐共生,独特、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云和的梯田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而上,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如行云流水,潇洒柔畅,规模壮观,气势恢弘,磅礴大气与细腻爽洁的点线相谐,形成妩媚潇洒的曲线世界,具有面积大、线条好、形状美、立体感强等特点。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是中国摄影之乡——丽水的主要采风基地,景区拥有梯田、云海、山村、竹海、溪流、瀑布、雾凇等自然景观,“云雾奇观,浮云世界”是云和梯田的一大特色亮点。有“千层梯田、千米落差、千年历史”之称。

  在每年芒种节期间便会举办“开犁节”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4 届。分别以“想见云和你”、“诗情画意共富路·绿水青山云和你”等为主题,在线上展现云和梯田特色、自然风光、农耕文明、畲族风情等,通过微博、浙江新用APP 、童话云和APP 等平台观看直播达900 余万人次;在线下组织梯田农耕文明展示活动和开犁节相关的民俗活动,来自云和县政府、杭州市商贸旅游集团、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杭州宏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省内自驾车游客代表、 新闻媒体代表、云和各乡镇代表等百余人现场参加,全国各地上千名旅游界专家人士、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接踵而来。依托“开犁节”活动,带动了当地梯田产业发展,打响了地域旅游品牌,为展现云和农耕文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高乡民文化自觉和自信,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云和将持之以恒把梯田开犁节一届一届地办下去,办成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典,打造成为展示云和地域文化的一张“金名片”,让云和梯田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成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最佳实践。

  2023年是云和县打造全国山区共同富裕样板县的关键一年,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三农”工作是重点,也是热点,更是难点,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必答题,更是必得题。云和县要有大担当、大作为、大转身,谋划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云和县运用稻田+养殖”水产共生方式(分为稻螺共生、稻鱼共生,稻鳖共生,稻鳅共生四种模式),形成特有的云和梯田“自然法修复湿地生态循环系统”实现梯田湿地生态循环系统自然恢复与粮食生产功能区种植效益提升双赢。县农副特家庭农场以经营水产、鱼养殖、销售;家禽、猪零星养殖、销售;水稻、水果、食用菌、茶叶、种植销售等,农场现有种养殖面积56.7亩,其中山塘水库15亩,水田面积有31.3亩,池塘面积9.7亩。现有办公面积100平米,农场除家庭成员参与日常外劳作外,还长期雇工1人,年临时雇工200多天,农副特家庭农场自成立时起陆续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建立云和县稻鱼共生生态精品园和鱼苗繁育基地。农场基地逐渐成为苗种繁育、成品鱼养殖销售于一体的示范性养殖基地。2015年年产值达40万元。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意见精神,我农场近几年在生产经营规模,经营方式上有较大的转变,现已初具规模。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鼓励下,农场重新进行了定位规划,明确了发展思路,并于2015年9月进行商标注册,注册商标为“梯源”。

  “绿水青山孕育生态精品”,位于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的清江鳖业专注养鳖十二载,历经风风雨雨,建有石浦、卜家、金坞三个养殖基地,已形成了清水鳖、稻田鳖、有机鳖低中高三个品质体系,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鳖蛋产出开始,历经苗种繁育、稚鳖培养、商品鳖养殖、亲鳖提纯复壮等生长过程及销售配送等,都由自家内部完成,从源头上保障品质。在养殖技术上守正创新,在国内首创“温室+池塘+稻田”的三段式生态养殖模式,既有现代农业的集约化,又有生态农业的自然性,还制定县级、市级养殖技术规范,进行标准化养殖示范,温室或池塘阶段以无公害标准进行科学养殖,稻田阶段以绿色食品标准生态养殖,流水河道池塘以有机农产品认证认可标准半自然放养,建立了“从塘头到餐桌”全程可控、可溯源的生产管理体系,“云河”生态鳖2014年加入“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成为河鲜知名品牌之一,从2016年至今,连续4年获评浙江省农博会金奖,先后获得云和县、丽水市、浙江省著名商标,云和县、丽水市名牌产品。今年,积极申报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农产品评选,并列入丽水市首批CAQS-GAP管理试点。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必由之路。云和县将持续聚焦群众关切、聚焦共同富裕、聚焦乡村振兴动能问题,以监督作用发挥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档加速”,为走出一条生态农业致富之路保驾护航。

  (一)云和梯田周边动植物、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6 种,包括苏铁、银杏、水杉、南方红豆杉、长柄石杉、闽浙马尾杉、罗汉松、鹅掌楸、铁皮石斛等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42 种,包括黑麂、黄腹角雉、黄胸鹀、猕猴、白鹇、赤腹鹰、领角鸮、白喉林鹟等。

  (二)云和白鹤尖——丽水市第一批十佳观鸟点之一 。云和白鹤尖鸟点位于云和梯田景区内,海拔 1593 米,为云和县最高峰,这里常年云雾缭绕,美若仙境,是一个伸手就能触到云的地方。2022 年 3 月,白鹤尖鸟点发现日本歌鸲,创造丽水市鸟类新记录!目前,白鹤尖已形成一条线 米的海拔高度差,垂直鸟种差异尽收眼底,雉类漫步在林间小道,常年可观测鸟类包括:白颈长尾雉、勺鸡等雉类,蛇雕、林雕等猛禽,红胸啄花鸟、 高山短翅莺、淡绿鵙鹛等。

  (三)今年即将打造生物多样性体验馆、湿地科普馆、甲虫馆、农耕动物园、植物园、梯田、共生系统、白鹤尖森林生态系统、梯田生态系统;努力实现馆、园、田、自然生态系统的全场景覆盖,致力打造全国首个以农耕文明为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科普宣教中心秉承着解说形象化、科普兴趣化、宣教故事化的原则以展示湿地印象,科普湿地知识,呈现湿地之美、诠释湿地文化为主要展示内容。展示方式以“云和”二字为逻辑原点,按照布展逻辑框架,分为三大篇章:云水天来·和润万物、云泽生灵·和美自然、云端山耕·和德人文。通过声、光、电、多媒体图文技术,展示云和梯田的荣誉名片,展现“浮云世界·和美湿地”的诗意画卷,再现梯田千年垦殖历史,呈现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与典型性,演绎梯田云雾烟雨的自然景观之美。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向社会传播湿地保护相关知识,引导公众关注和支持湿地保护事业,是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开展湿地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对于湿地保护意义重大。采用互联网+的方式,采用数字科技的手段,引导广大民众投入到湿地公园自然保护队伍中来,有利于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提升湿地公园宣教能力,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一)开展云和领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实现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县域全覆盖。同时,丽水市着力构建浙江省(丽水)生物多样性监管信息平台,形成生物多样性监管“一张图”。基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研究所专家团队在生物物种多样性方面的调研数据,充分发挥智慧监测系统的作用。

  (二)以互联网+数字科普宣教方式来提升公众鸟类保护意识,观鸟屋建设于云和县崇头镇梯田湿地公园范围内(朱宅村、坑根村等),其摄像头应能够拍摄高清晰度的视频,捕捉鸟类飞行和栖息的各种动态行为。摄像头应具备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能够自动识别鸟类的种类和个体特征。摄像头应具有高效的追踪系统,能够准确追踪和记录鸟类的运动轨迹和行为模式。摄像头应能够将捕捉到的数据存储在云端,并提供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的工具。摄像头应具备防水、防尘、耐用等防护功能,适应各种户外环境条件。本项目的监测设备安装包含微型微波收发等设备,微波发射功率较为低弱,基本不会对保护区内动植物带来危害。

  (三)迭代升级“云上智控”信息系统,采用物联网、大数据、AI智能等数字技术,对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内的动植物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全面数字化,为生物多样性工作提供支撑,绘就生物多样性“全景图”。在“云上智控”信息系统基础上,推动建立生物多样性“空天地”监测体系,基于动物鸣声监测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环境 DNA 技术等,建立生物多样性指数标准,构建集综合监管、评估预警、智能识别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数字监管应用场景,填补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空白,提升生物多样性监测监管能力。强化环境治理现代化,依托卫星遥感、物联网监测和基层治理平台,梯田全域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坚决守住生态底线,筑牢生物多样性的“防护网”。在信息平台的有效监测下,针对未修复区域,加快推进云和梯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根据数字化平台监测的返回数据,制定合理修复计划,明确每年投入政策资金及生态保护修复面积,制定生态治理面积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升云和梯田人工湿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基本建成以云和梯田人工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成为丽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样板乡镇,构建自然生态“共同体”。

  云和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 17.6℃,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28.4℃,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 6.3℃,年平均降水量 1465-1969 毫米之间,无霜期 240 天,日照 1774.4 小时,小气候发达,为农业耕作提供了良好的日照、温度、降雨等气候条件,伴随梯田的开垦,形成了明显的山地立体性和多层次、多品种的立体农业。

  (一)深化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工作,推广应用稻鱼(鳖)共生、药稻轮作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打响梯田稻米、梯田纯酿、梯田老茶等“梯田三宝”品牌,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实现绿色农业全产业链联动发展。

  (二)结合“云和梯田”水田数量多、种植规模大等优势,积极拓展“水稻 +”共生农业,一方面,改变农业单一品种的生态脆弱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生态种养,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提升生态产品的附加值。计划推广区域主要位于镇北梯田资源丰富区域,镇南结合高山梯田也可小规模开展种养。目前崇头镇已成功打造“稻鱼共生产业带”;稻螺共生项目已投入试点建设阶段;高山稻田养鳖技术[中华鳖、乌龟(草龟)] 已经取得试验成功,下一步着力谋划“稻鳅共生”的试验及推广。

  (三)农业共生种养项目深度体验——“农林”共生。深入贯彻习“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生态安全理念,不断探索林下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发挥森林资源效益。目前林下养禽”已取得广泛成效,养殖户通过林下养鸡年收入可达十五万元以上,2022 年已投资 200 万于黄家畲村试种黄精等中草药,以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帮助农户增收,规划还将于镇西南部高山区域推广“林粮”(高海拔油茶林套种早稻)“林菌”(毛竹林、油茶林下套种竹荪、大球益菇等),帮助西南部山民增收,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