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简单读懂中印文化交流史只需要六个节点

2024-07-1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源头的中国和印度,自古在亚洲大地上各领风华,又共存共荣、山水相连、人文相织,在数千年以来,中印两国以文明互鉴,以精神对悟,无形中早已融入了彼此的传统与血脉。

  中国与印度的交流史,极其辉煌且大气,本文谨以梳理主线的方式,跟大家分享其璀璨的历史星河中,那些载入史册的动人光影。

  中国和印度两国文化的交往始于何时,学术界至今未有定论。然而,在印度古代文献早有关于中国的记载。

  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摩诃婆罗多》中多次提到「支那」,「支那」的马、「支那」的兵等;另一部史诗《罗摩衍那》中也提到「支那」(Cina)。

  「支那」(Cina)的梵文发音非常悦耳悠远,与中文「秦」(qin)字的发音相近,是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尊称。

  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驰名中外,也传到了印度。梵文里还有Cinamsuka这个词,意思是「中国衣服,丝衣服」。

  梵文表示「钢」的Cinaja,其意思是「支那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制造」,可见Make in China在印度早已有之。

  据《汉书》记载,从汉武帝起,中国和印度西北部克什米尔地区建立了外交联系,并进行了大量物质交往。

  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起,中印之间文化的交流逐步密切。魏晋至唐的四百多年间,中印文化交流得到全展开。

  当时,中印双方都是强国,具备外交条件和能力,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往来和贸易都日渐频繁,彼此间的了解逐步加深,并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

  隋唐时期,有许多中国僧人学者西行到印度学习交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唐代高僧玄奘赴天竺取真经,这已成为中印文明交流史上家喻户晓的佳话。

  他从印度携回经书657部,以及大量舍利、佛像等圣物。他还创作了《大唐西域记》一书,向中国人民介绍印度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历史事件等。

  随着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印度文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带来很大影响,诸如在哲学、道德、医学、艺术等领域,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在汉译《妙法莲华经》中,记载有箫、笛、箜篌、铜铙钹等乐器,这些外来乐器使中国传统的歌舞乐调起了很大变化。而唐代最流行的音乐中,就有龟兹乐和天竺乐等西域音乐。

  隋唐时代的「天竺乐」指的就是印度乐舞。据《书》、《旧唐书》中记载,唐朝曾有印度的乐舞技团来中国表演。

  唐玄宗是天竺乐的拥趸,他的宫廷乐队常常表演印度歌舞和印度音乐,如「婆罗门乐」极大地影响和丰富了盛唐宫廷乐舞的组成。

  就连我们如今最熟悉的盛唐象征之一「霓裳羽衣曲」,相传也为唐玄宗改编的印度乐舞,配上歌词和舞蹈,从而成为唐代著名的宫廷舞曲。

  类似这些印度乐舞传到中国后,都像「霓裳羽衣曲」一样,经过融化和吸收,变得中国化。

  直至今天,我们在敦煌壁画和云冈石窟中,依然可以见证昔日中印精神文明积极互鉴与高度融合的场景。

  因为到了中国宋、元、明代,此时佛教的「中国化」业已大成,所以中印文化交流的核心由佛教转为贸易。

  再有当时中国造船业发达,海陆交通得到长足发展,于是明成祖的顶层设计也推动了中国的外交转型。

  十五世纪初,明朝航海家郑和受命于明成祖,先后七次下西洋。他率领庞大的船队,出使南洋和印度洋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到过印度的许多地方,七次下西洋其中就有六次到印度,多次在柯枝(科钦)和古里(卡里卡特)停留。第七次下西洋时,年事已高的郑和在印度古里辞世。

  通过郑和的船队,中印两国政府间互赠珍贵礼物,也进行了大宗的国际贸易活动,促进了相互间经济和文化联系。

  当时随郑和宝船运到印度的物品很多,有水银、麝香、丝绸、瓷器等。此外,中国茶还影响了印度的茶文化,由此,整个东方的茶文化融合创新,并被国际市场广泛接受,得以发扬光大,印度的茶叶贸易也一度超过中国,排在世界首位。

  当时,(英属)印度产,以英国人为主的贩子将这些走私到中国,牟取暴利。

  在清政府发起禁烟运动后,英国政府两次发动战争,迫使清政府承认贸易合法化,使近代的中国人民陷入屈辱和灾难的深渊。

  在近代史上,中印两国积弱积贫,经济落后,被雄起的西方殖民国家巧取豪夺,各自陷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

  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两国的傀儡化统治,使中印之间的交往直接为西方支配,由主动和正向变为被动和负面,甚至几经中断。

  二十世纪上半叶,面临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中印两国人民成为难兄难弟,产生了同病相怜、相互支持的深厚情谊。

  印度的伟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年仅二十岁时就发文严厉地谴责英国殖民者:

  泰戈尔于1924年来华访问,与徐志摩、林徽因、徐悲鸿等中国年轻的文化先锋成为国际「忘年交」。

  这是近现代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一件大事。他希望两国互派留学生,极力恢复中印两国间断绝已久的文化关系。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印度圣雄甘地也曾多次发表演说和声明,愤怒地谴责日本的侵华罪行。

  甘地提倡研究中国文化,于1937年支持印度的国际大学成立了「中国学院」;更于1938年9月1日派遣医疗队前往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甘地在孟买对中国记者说:“愿中国得知,吾人此次是为解放印度,亦为保卫中国而奋斗。”

  比如梁启超,他毕生对印度文化满怀着浓厚兴趣,写过不少关于佛典和中印文化交流的文章,并称印度为“最亲爱的兄弟之邦”。

  此外,孙中山、蔡元培、谭云山等名人也为促进中印间的积极交往做出许多贡献。

  正是这些前辈,在时代洪流里历尽艰辛,建立并延续中国与印度的诸多联系和交流,一片赤诚,难能可贵。

  受新冠病毒的全球化影响,中国人民抗疫艰险未竟,印度人民仍在水深火热之中。

  此际,中印两国边界对峙的困境尚在,追溯起来依然受到英国殖民时期遗留问题的负面影响,还有政策和地缘上的冲突,令双方就此视为安全威胁。

  回首1962年的中印战争,长期以来给双方都埋下了一定程度的对立和猜忌心理,至今未散。

  不管是国际舆论,还是顶层交涉,中印两国在携手推动各领域合作的路上,还存在阻挠的势力,因此迫切需要双方摒弃成见,重建对彼此深入的理解和认同。

  21世纪的中印两国都处于世界转型的特殊时期,交往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两国应该铭记古代外交历史的灿烂成果,舍弃近代历史遗留的沉重包袱,共情对话,平息争端,重续中印友好关系的深厚前缘。

  纵观中印两国,自古以民间交往为主导的深厚友谊,积极推动着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合作。

  ps:由于中印两国的交流历史深邃繁浩,本人史学水平有限,若有谬误,还请各位读者老师不吝赐教。

  本文为印度通编辑部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阳朔西街男子疑似猥亵多名女性,5分钟内至少4人被骚扰?” 桂林阳朔发布情况通报

  3名初一男生从上海骑行到杭州,家长:放心让孩子探索世界,出发前做好了准备

  “政治倾向不明”!美媒:枪击特朗普嫌疑人曾登记为共和党选民,也曾在拜登宣誓就职当天捐款15美元

  特朗普遭枪击细节披露:枪手距离约200米,用步枪打了8发子弹!子弹划过特朗普耳朵画面曝光

  红星特写|为救“渐冻症”丈夫,妻子拒绝离婚并卖掉婚房:我不可能丢下你!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