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碳账户建设方案 蒂蒙技术助力城市打造智慧能源生态圈

 

  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指出,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为新时代我国能源低碳转型明确了时间节点和具体目标。“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通过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开展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城行动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以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为核心构建智慧能源服务体系,实现能源互联网与数字化产业链升级的协同,支撑城引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

  为了加快城市智慧能源互联网+双碳服务产品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确保平台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合理性,结合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需要,提出平台技术总体架构设计,指导后续平台的技术路线设计,保证平台遵从统一的架构体系和技术路线,保证平台建设快速建成和成功运营。

  智慧能源互联网+双碳服务平台将构建“能源互联网最强大脑”,打造智慧能源生态圈。第一,建设城市级能源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实现内外网数据的交互和数据共享,打造综合能源链的数据经济;第二,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能源诉求为根本,提供以“电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一体化平台支撑服务;第三,依据“能源大数据核心”为基础,通过碳排放折算和经济数据融通支撑科学测算,面向区域、行业产业、企业各级维度,实现碳排放测算、监测及减碳决策建议等功能,摸清城市碳排放家底,展示能源互联网降碳成果。第四,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以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为牵引,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新能源创新发展,推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促进能源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变、向中高端转变、向创新驱动转变,将城打造成为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绿色节能示范区、智慧能源网联区和清洁利用先行区。

  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将秉持独具特色的“1+3+N”架构,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原则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在建设中进一步强调碳主题、强调多能互补和余缺互济、强调通过数字化、智慧化“四两拨千斤”,实现能源系统协调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为城市实现能源互联、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关键系统性支撑。其中“1+3+N”架构:

  “1”代表一个城市级能源互联网中心,打造数据底座,汇聚各子平台能源数据实现能源及碳数据在线监测、归类处理,分地域分行业进行碳全景可视化展示。以此为基础进行负荷预测、优化调度、碳排放、碳吸收等大数据分析,助力政府统筹管控,为用能预算管理、有序用电和错峰生产等措施提供决策支持。

  “3”代表3个县域能源互联网分中心,以能源大数据为基础,通过碳排放折算和经济数据融通支撑科学测算,面向区域、行业产业、企业各级维度,实现碳排放测算、监测及减碳决策建议等功能,以技术驱动,服务国家、服务政府、服务行业。

  “N”代表,N个园区/企业级能源互联网子中心,根据企业工艺流程、建筑用能分类,灵活设计多层级能源管理架构,实现对关键能耗区域、设备的能耗、碳排的监测、分析,也可以实现节能减碳的在线核算。通过对碳排放数据、能耗数据与设定的基准值进行对比,实现能耗与碳排的预警。

  领导驾驶舱,用于呈现全市“源网荷储用”、“冷热水电气”的能源消费全过程,通过对接入的企业用能数据,进行企业能耗排名、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趋势、工业能效分析、建筑能效分析、清洁能源发电分析等各类汇总能源信息,展示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成效。

  能耗监测,对城市规范工业、公共建筑、交通、居民的能耗数据的在线采集、监测和统计分析,从区域、行业和单一用能单位不同维度进行能耗统计。

  能效分析,用于从宏观监测、地区、行业及产品的角度进行能效的统计分析,实现企业能效趋势绘制,同行业企业能效对比分析,各区域能效水平情况评价,以及能效指标发布。

  清洁能源监测,用于对清洁能源发电企业的发电数据的在线采集、监测和统计分析,从区域、行业和企业不同维度进行发电统计。包括分布式光伏、风电和小水电厂站等。

  碳账户管理,系统将根据国际国内碳核算标准进行碳排放的科学计算,涵盖核算、核查、阈值以及接口管理等。计算出企业综合碳排放量,为企业建立碳交易账户,匹配对应碳资产。

  碳效码:提供区域/行业/企业的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碳排放强度标准,将企业进行优秀(深绿)、良好(浅绿)、合格(黄色)、不合格(红色)四个等级贴标,根据企业评价贴标结果,配套差别化财政、金融政策,进而引导减碳降耗。

  节能管理,用于企业节能指标下达,并通过能耗异常监测下发信息,实现上下级联动。

  能源调度,将电网侧的需求响应与高弹性电网相结合,通过负荷聚合功能,寻找需求响应时的可削峰填谷资源,打通供需、源荷之间的关系。

  计量管理,为用能单位录入其安装的计量器具的基本情况与设备运行信息,实现计量器具的信息化管理,保障数据准确性。

  系统设置,用于平台及系统人员账号添加、角色权限维护、数据范围管理等基础功能。

  数据管理应用分析,用于对平台接入用户的用能数据进行分类,通过数据分析来识别趋势和模式,辅助政府进行产业决策。

  园区管理端包括园区驾驶舱、能碳管理、能碳结构、能碳效率、减污降碳、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等功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为园区提供全面能碳数据管理及业务管理功能。

  园区驾驶舱,驾驶舱内容将覆盖平台碳排管理、能碳结构、能碳效率、重点企业、减污降碳、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等园区能碳管控功能模块中的重要信息。帮助园区治理“高碳低效”企业;展示园区重点企业节能降碳成效。

  能碳趋势,针对综合以及电、天然气、蒸汽、煤炭、油品等各种类能源类型能耗与碳排总量趋势的统计与分析;同时对能耗和碳排放增速趋势进行统计与分析。

  能碳结构,从区域和产业维度统计与分析电、天然气、蒸汽、煤炭、油品等各种类能源类型能耗与碳排占比以及能源碳排放与工艺碳排放占比,帮助园区优化能源结构。

  碳减排监测,通过对园区内碳减排结构进行分析,可分别在时间、区块、产业的维度上动态展示各类型碳减排数据。园区可通过此功能模块推动碳减排建设及其结构优化。

  能碳报表,展示全部企业能碳数据报表,并提供筛选、搜索以及导出功能,便于管理员在本地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

  能碳效率,针对税收与产值碳排放强度等能碳效率指标进行分析,并对企业进行排名

  减污降碳,对园区减污降碳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直观呈现园区减污降碳工作成效。

  节能项目管理,帮助园区提高对于企业的节能项目的管理水平,在管理过程中,还可以对重点节能项目进行重点关注与展示,帮助园区掌握节能项目管理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把握工作中的侧重点。

  能碳服务管理,建立园区和企业协调的能碳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及时响应与处理企业的例如节能技改、绿电购买、光伏建设等相关业务服务需求,关注服务企业进度,评价服务质量,以实现平台工作流程化和工作输出标准化。

  提供单一企业能源使用及碳排放数据查询功能,并对企业碳效进行贴标评价,为城市、园区与企业的能碳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基础,深入挖掘能碳数据价值,实现降碳工作的闭环与协同。

  向企业提供参与园区运营管理业务的入口,例如查看本企业节能项目,提交服务申请,查询“双碳”政策与节能降耗支撑等。

  能碳分析,通过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对标行业排放水平,预测未来排放量;为企业碳减排以及开展碳交易提供碳管理决策建议。

  管理功能:,包括企业层面的层级管理、机构管理、用户管理、碳资产管理(配额及CCER等)以及碳减排项目流程管理等。

  能碳报告:参照国际国内碳排放报告格式自动生成可编辑、多格式的碳排放报告,满足碳交易、碳披露等不同诉求。

  咨询服务:低碳资讯、碳价预测、交易预警、节能减排技术对接、碳金融对接等。

  1) 政府可以通过该平台贯穿始终,建立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碳排放可计量体系,打造基于在数字化牵引下产业升级,达到产业绿色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低碳生活社会化等一系列统筹发展模式,推动城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向更深和更高层次迈进。

  2) 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实时检测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情况,对比分析企业各生产线和设备运行情况,精准找出减排点,提出节能改造建议,真正实现了降耗减碳。

  3) 实时监测金融机构的碳信贷贷款对接情况,对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便于及时引导和调整金融机构的对接力度,率先走出一条能计量、可核算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4) 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的需求:一是防范化解“能耗双控”指标超标的风险。二是防范化解“工业强市”能源保障不力的风险。三是防范化解能耗双控监管、执行和评价依据不充分,影响公平、公正的风险。四是防范化解电力供需不平衡影响大电网安全和民生拉闸限电的风险。

  智慧能源互联网+双碳服务平台是引导政府、企业、个人积极参与节能降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