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智慧城市精选案例一——上海市:精细化治理彰显数字化转型人文温度
自2010年上海提出“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战略以来,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设各个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效,在数字化转型中领跑全国。在率先建成全国“双千兆第一城”、实现5G城市全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上海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快落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始终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形成了“技术+管理+人文”特色,让每个人享受到智慧城市良好的服务,“让城市更有温度”。
率先建成“双千兆宽带第一城”,实现5G城市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上海已累计建设5G室外基站3.14万个、5G室内小站4.98万个。枢纽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互联网国际和省际出口宽带分别达3.5T和16T;电信运营企业的IDC机架数达8.2万个;累计建设集约化信息通信管道总量超过10967沟公里,中心城区平均覆盖率达到90%。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已经成为上海智慧城市的优势特征。
打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精细化、便捷化的民生服务加快落地。截至2020年底,“一网通办”接入事项达到2341个,其中超过80%具备全程网办能力,累计办件量超过6000万件。“一网统管”初步建成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联动处置系统,接入多个领域专题应用,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在医疗领域,上海已建成覆盖重点医院、基层医疗服务中心的临床诊疗信息共享系统,为患者建立动态更新的个人健康档案,市民可通过网上平台实现市级医院的免费预约。在养老领域,全市建成了面向老年人、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的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和上海老年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教育领域,通过构建AR场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对学生课堂行为进行分析,通过薄弱知识点追踪、知识点标签自动挖掘等,感知学生学习状态并给出互动反馈。
上海是在全国首个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城市之一。上海的数字化转型不是某几个领域的“单兵突进”,而是顶层设计、总体统筹、相互协同的系统工程,涵盖城市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包括治理数字化、生活数字化、经济数字化等各个领域。治理数字化领域主要表现为善政,即打造数字化政府,提高政府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生活数字化领域主要表现为惠民,便捷民众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全方位的生活需求,建设宜居城市;经济数字化领域主要表现为兴业,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企业生产智能化、运营数据化、管理智慧化、营销精准化,提升组织绩效与根本竞争力。
2021年2月,上海“一网统管”首次发布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成果,将南京大楼作为城市最小管理单元,融合华为云、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5G等多种先进技术,共同打造了南京大楼数字孪生系统。该系统在静态建模基础上,通过叠加多维实时动态数据,支持以生命体、有机体这样的视角对大楼进行感知和管理,并且构建了系统化的数字生命体征,实现城市运行管理的实时预判、实时发现、实时处置。如今,该试点经历了五一、端午、党的百年庆典等多次大客流考验,取得了很好的实战效果和示范意义,标志着上海城市智能体落地迈实了关键一步。
目前,上海在市、区、街镇三级建立了城运中心和平台,解决部门资源碎片化问题,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通过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可以发现传统管理领域中,与市民需求、城市运行不相适应的地方,可以把原先看不清、看不见的城市问题放大在眼前,更好地调集各部门资源解决,还可以实现更好地预警、预判问题,使各部门工作的主动性、协同性就比原先大大增强。2021年又发布城市生命体征系统,通过“一网统管”,出台一系列城市运行生命体征,助力精准预判,更好地应对城市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同时搭建了市民参与城市共建共治的方式和渠道,从人民的视角直面城市运行的“痛点”和“痒点”,构建不同层面的群众参与城市治理和政民互动通道,让人民积极、主动、便捷地参与到城市建设和治理中,高质量地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